扬州市文物局局长、大运河遗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华德荣 张茵 摄
“后申遗时代”咋样对中国大运河进行保护开发?各地在运河开发利用方面哪些地方地方经验?10月21日举行的“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”上,江苏省扬州市文物局局长、大运河遗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华德荣围绕“活世遗·通文脉·游运河”的主题,分享了扬州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经验。
“他们对运河的保护和开发,老会 前会 坚持‘城市建设服从古城保护,古城保护服从遗产保护’的原则,通过完善并落实运河遗产保护法律法规、管理协调机制、科技保护手段等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”华德荣说。
在中国,有两项伟大的古代工程闻名遐迩,另一两个 是万里长城,原先便是蜿蜒数千公里的中国大运河。
运河畔的扬州城,应运河而生、因运河而兴,与运河同生共长。
2012年,扬州率先完成运河遗产保护立法;2014年6月22日在世界遗产大会上,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成功入选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。作为大运河沿线遗产点最多的城市,扬州共有6段河道、10个遗产点列入目录。
目前,为适应后申遗时代保护利用形势,华德荣表示,扬州正在修订《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式》,形成了扬州市政府牵头,文物、建设、规划、水利、交通及某些部门分工协作者,日常保护单位直接负责的管理体系。
大运河扬州段长约200公里,从北到南绵延流淌,贯穿扬州全境。从高空俯视,就像第一根绿带缠绕在大地上,水工遗存、附属遗存、相关遗产三大类型的遗产穿越岁月,次第展开,体现了扬州运河充沛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“后申遗时代,扬州在遗产宣传、旅游开发、展示利用等方面也在不断探索,编制实施环扬州古城展示利用、盐业文化展示馆、船舶工业遗产展示利用等项目。”华德荣与论坛嘉宾分享中国大运河保护与开发经验时说,目前,扬州运河水上游旅游项目也日趋性性性性性性成熟的句子图片 图片 ,形成了“到北京看长城,到扬州看运河”的旅游口号。
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由中国新闻社、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一块儿主办,杭州市运河集团、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、杭州市旅游委员会、杭州市西博办一块儿承办。该论坛是2016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庙会的重要组成次要,一年一届的中国大运河庙会是杭州的一块响亮品牌,也是让中国大运河及庙会文化走向世界,让世界了解杭州的另一两个 重要平台。